计网错题整理

T1

如图所示网络。A在t=0时刻开始向C发送一个2Mbits的文件;B在t=0.1+e秒(e为无限趋近于0的小正实数)向D发送一个1Mbits的文件。忽略传播延迟和结点处理延迟。

请回答下列问题:

1)如果图中网络采用存储-转发方式的报文交换,则A将2Mbits的文件交付给C需要多长时间?B将1Mbits的文件交付给D需要多长时间?

解:

给路由器从左到右依次编号为1,2

A报文比B报文先到达路由器1

tAC=2/10+2/20+2/10=0.5st_{A\to C} = 2/10 + 2/20 + 2/10 = 0.5s

tBD=1/10+0.1(等待A)+1/20+1/10=0.35st_{B \to D} = 1/10 + 0.1(等待A) + 1/20 + 1/10 = 0.35s

2)如果图中网络采用存储-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,分组长度为等长的1kbits,且忽略分组头开销以及报文的拆装开销,则A将2Mbits的文件交付给C需要大约多长时间?B将1Mbits的文件交付给D需要大约多长时间?

解:

t = 0s~0.1s只有A报文在传输

10Mb/s0.1s=1Mb10Mb/s * 0.1s = 1Mb

即前0.1sA报文有1Mb已经发出,剩下的1Mb和B的1Mb报文同时传输(分组交替传输)

t > 0.1sA报文和B报文同时传输,直到报文发送完毕

此时A,B报文各有1000个1kb的分组,由于A、B同时占用路由器1,2之间的带宽,且其分组大小相同,所以各占10Mb/s的带宽。

tAC=0.1s(单独发送的部分)+1000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从A发出)+2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到达C)=0.2002st_{A \to C} = 0.1s(单独发送的部分) + 1000*(1k / 10M)(最后一个分组从A发出) + 2*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到达C) = 0.2002s

tBD=1000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从B发出)+2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到达D)=0.1002st_{B \to D} = 1000*(1k / 10M)(最后一个分组从B发出) + 2*(1k/10M)(最后一个分组到达D) = 0.1002s

3)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相比,哪种交换方式更公平?(即传输数据量小用时少,传输数据量大用时长)

解:

分组交换更公平,如果直接发送报文,排队时间变长,如果一个大小为1kb的报文排在大小为100Tb的文件后面,可能造成发送时间从0.1s变成1h。

而分组交换每次发送一个小分组,不同报文的分组可以交替发送,等待时间变短,而且同一个报文的各部分同时在数据链路的各个部分发送,可以大大减小延迟。

T2

带宽时延积 = 传播时延(m/s) * 带宽

T3

假设主机A向主机B以存储-转发的分组交换方式发送一个大文件。主机A到达主机B的路径上有3段链路,其速率分别是R1=500kbps,R2=2Mbps,R3=1Mbps。试求:

1) 假设网络没有其他流量,则传送该文件的吞吐量是多少?

解:

吞吐量R=min(R1,R2,R3)=R1=500kbps吞吐量R = min(R1, R2, R3) = R1 = 500kbps

2) 假设文件大小为4MB,则传输该文件到主机B大约需要多少时间?

解:

由于后两段链路R1,R2的带宽比第一段R1的带宽大,所以不会对第一段链路的传输造成拥堵

设分组大小为Lbit

t=4MR1(最后一个分组从A发出)+(LR2+LR3)(最后一个分组发送到B)=4MB/500kb+L/2M+L/1M=32Mb/500kb+L/2M+L/1Mt = \frac{4M}{R1}(最后一个分组从A发出) + (\frac{L}{R2} + \frac{L}{R3})(最后一个分组发送到B) = 4MB / 500kb + L/2M + L/1M = 32Mb / 500 kb + L/2M + L/1M

t=64s+L/2M+L/1M64st = 64s + L/2M + L/1M \approx 64s

由于分组L的大小一般相对于 3M 很小,即传输时间大约为 64s 。

T4

假设你在浏览某网页时点击了一个超链接,URL为“https://www.kicker.com.cn/index.html”,且该URL对应的IP地址在你的计算机上没有缓存;文件index.html引用了8个小图像。域名解析过程中,无等待的一次DNS解析请求与响应时间记为RTTd,HTTP请求传输Web对象过程的一次往返时间记为RTTh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
1)你的浏览器解析到URL对应的IP地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?最长时间是多少?

解:

如果 local DNS server 上有缓存,只需一次查询即可,最短时间为 1 RTTh

顶级域名服务器(.cn)

二级域名服务器(.com.cn)

权威 DNS 服务器(kicker.com.cn

如果 local DNS server 没有缓存,

local DNS server 查询一次,

root DNS server 查询一次,

TLD DNS server (.cn)查询一次,

向二级域名服务器(也是一个权威域名服务器) (.com.cn)查询一次,

向权威 DNS 服务器 (kicker.com.cn)查询一次,

最长时间为 5 RTTh

小插曲:

com和cn域名哪个好?

com域名是国际上最顶级的域名后缀,并且在全球的用户量都已经超过了1亿,一般来说比较大的企业公司首选都会选择它,而且不管是在认知度还是使用上都已经成为大众的生活常态,在输入域名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输入com,大家也更加熟悉,更适合企业、商业网站用,因此一直都是大众的首选域名。

cn域名是中国国别的顶级域名,目前cn域名注册保有量也超过几千万大关,加上中国这庞大的市场和用户群,有着极大的潜力和前景,适合国内所有企业、组织用,在国内是除com以外的主要选择。

cn和com两者之前是没有好坏的,com适合国际,cn仅仅只针对大陆,从开放程度来说的话com会更流行一点,cn域名是中国专用的,并且受到中国法律的约束,他们使用上没区别,但价值有区别,在选择上com会比cn更好!

以上就是本文给大家带来的com域名和cn域名是什么意思?com和cn域名哪个好?由上文可知,com和cn域名各具优势,但com域名相对于cn域名来说更具国际性。

T5

考虑向N个对等方(用户)分发F=15Gb的一个文件。该服务器具有us=30Mbps的上传速率,每个对等方的下载速率di=2Mbps,上传速率为u。请分别针对客户-服务器分发模式和P2P分发模式两种情况,对于N=10、100和1000以及u=500kbps、1Mbps和2Mbps的每种组合,绘制最小分发时间图表。(注:k=10^3、M=10^6、G=10^9)

CS模式,客户端需要上传N个文件,每个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文件:

dCS=max{NF/us,F/min(di)}d_{CS}=max{\{NF/u_s,F/min(d_i)\}}

P2P模式,客户端只需要上传一个文件,每个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文件,但是端到端之间需要传输N个文件才能满足每个用户都能接收到文件。

dP2P=max{F/us,F/min(di),NF/(us+ui}d_{P2P}=max{\{F/u_s,F/min(d_i),NF/(u_s+\sum{u_i}\}}

N u CS模式 P2P
10 500kbps 7500s=max{1015G/30M,15G/2M}7500s=max{\{10*15G/30M, 15G/2M\}} 750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15G/(30M+10500K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*15G/(30M+10*500K)\}}
10 1Mbps 7500s 750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15G/(30M+101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*15G/(30M+10*1M)\}}
10 2Mbps 7500s 750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15G/(30M+102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*15G/(30M+10*2M)\}}
100 500kbps 50000s=max{10015G/30M,15G/2M}50000s=max{\{100*15G/30M, 15G/2M\}} 1875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15G/(30M+100500K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*15G/(30M+100*500K)\}}
100 1Mbps 50000s 11538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15G/(30M+1001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*15G/(30M+100*1M)\}}
100 2Mbps 50000s 750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15G/(30M+1002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*15G/(30M+100*2M)\}}
1000 500kbps 500000s=max{100015G/30M,15G/2M}500000s=max{\{1000*15G/30M, 15G/2M\}} 28302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015G/(30M+1000500K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0*15G/(30M+1000*500K)\}}
1000 1Mbps 500000s 14563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015G/(30M+10001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0*15G/(30M+1000*1M)\}}
1000 2Mbps 500000s 7500s =max{15G/30M,15G/2M,100015G/(30M+10002M)}=max{\{15G/30M,15G/2M,1000*15G/(30M+1000*2M)\}}

主要理解公式,记住公式。

可以自己下载,或者等别人给自己上传。

T6

假设主机A向主机B发送5个连续的报文段,主机B对每个报文段进行确认,其中第二个报文段丢失,其余报文段以及重传的第二个报文段均被主机B正确接收,主机A正确接收所有ACK报文段;报文段从1开始依次连续编号(即1、2、3……),主机A的超时时间足够长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
1).如果分别采用GBN、SR和TCP协议,则对应这三个协议,主机A分别总共发了多少个报文段?主机B分别总共发送了多少个ACK?它们的序号是什么?(针对3个协议分别给出解答)

解:

GBN: A共发送9个报文段,,B发送8个ACK

  • A:首先发送1,2,3,4,5;等待报文2的ACK超时,再发送2,3,4,5。
  • B:接收到1,3,4,5发送ACK1ACK_1ACK1ACK_1ACK1ACK_1ACK1ACK_1,再接收到2,3,4,5再发送ACK2ACK_2ACK3ACK_3ACK4ACK_4ACK5ACK_5

SR:A共发送6个报文段,B共发送5个ACK。

  • A:先发送1,2,3,4,5;接收到1,3,4,5的ACK1ACK_1ACK3ACK_3ACK4ACK_4ACK5ACK_5,等待报文2的ACK2ACK_2超时,重新发送报文2。
  • B:首先接收1,3,4,5,并发送1,3,4,5的ACK1ACK_1ACK3ACK_3ACK4ACK_4ACK5ACK_5,然后接收到了报文2,发送报文2的ACK2ACK_2

TCP:A共发送6个报文段,B共发送5个ACK (TCP 采用累计确认的方式)

  • A:首先发送1,2,3,4,5;接收ACK3ACK_3超时,重新发送报文2
  • B:接收到报文1,发送ACK2ACK_2,之后接收到报文3,4,5,没有收到报文2,发送3个ACK2ACK_2,接收到报文2后,发送ACK6ACK_6,表示报文5及其之前的报文全部被接收。

2).如果对上述三个协议,超时时间比5RTT长得多,那么哪个协议将在最短的时间间隔内成功交付5个报文段?

解: TCP用时更短,由于TCP具有快速重传机制,可以在定时器超时之前就重传丢失的报文。

T7

假设A、B两个端系统通过唯一的一条8Mbps链路连接(M=10^6),该链路的双向传播时延是150ms;A通过一个TCP连接向B发送一个大文件,B的接收缓存足够大,每个TCP段最大段长度(MSS)为1500字节,TCP采用Reno版本,且总是处于拥塞避免阶段(即忽略慢启动)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
1).该TCP连接能够获得的最大窗口尺寸(以TCP段数计)是多少?

‏解:

设 WindowSize 是最大窗口尺寸,当最大发送速率超过链路带宽时会发生丢包,RTT 是一个往返的时间(传播时延)

WindowSizeMSS/RTT=8MbpsWindowSize*MSS/RTT = 8Mbps

WindowSize=8M0.15/(15008)=100WindowSize = 8M * 0.15 / (1500 * 8) = 100

WindowSize=100WindowSize=100,是最大窗口尺寸,再大传输的数据带宽将超过链路带宽,造成丢包。

2).该TCP连接的平均窗口尺寸(以TCP段数计)和平均吞吐量(以bps计)是多少?


‏解:


忽略慢启动,总是处于拥塞避免阶段,数据传输的窗口大小将在[0.5WindowSize,WindowSize][0.5*WindowSize,WindowSize]之间变化。

WindowSize=(0.5WindowSize+WindowSize)/2=0.75WindowSize=75\overline{WindowSize} = (0.5*WindowSize + WindowSize) / 2 = 0.75*WindowSize=75

平均吞吐量=WindowSizeMSS/RTT=7515008/0.15=6Mbps\overline{平均吞吐量}=\overline{WindowSize}*MSS/RTT=75*1500*8/0.15=6Mbps

3).该TCP连接的拥塞窗口从发生丢包到恢复到最大窗口尺寸要经历多长时间?

解:

发生丢包后,窗口尺寸减为最大窗口尺寸的一半,每个RTT增加一个MISS。

500.15=7.5s50*0.15=7.5s

T8

(1)

  • 知识点:

子网掩码:只有一个作用,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。IP & 掩码 是网络地址。

默认网关:当前局域网内大门(路由器或交换机)的地址,子网通过路由器(网关)和外界沟通

参考博客1: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b9806fe2376e

参考博客2: https://blog.csdn.net/u014113117/article/details/51311837

  • 解:

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240

默认网关:192.168.1.1

(2)

  • 解:
  1. TTL要发生修改,每转发一次减一

  2. 首部校验和是根据首部生成的,TTL字段变化,首部校验和随之也要变化。

  3. IP 分组首部的源 IP 地址要发生修改,经过第一个路由器转发后,由 192.168.1.0 变为 130.11.22.3 (由 NAT 记录在表中,用 NAT 路由器的出端口作为源 IP 访问)

(3)

  • 解:

M=MTU=512BM=MTU=512B

L=length=1500BL = length=1500B

最大分片可封装的数据为(片偏移以 8 字节为单位)

d=512B2088=488d = \lfloor \frac{512B - 20}{8}\rfloor * 8 = 488

需要的总片数为

n=150020488=4n = \lceil \frac{1500 - 20}{488}\rceil = 4

向上取整,共分为4片

偏移量(利用偏移量将数据按序恢复,所以只考虑数据部分)


$$ offset_i = \frac{488}{8}*(i - 1) = 61 * (i-1) $$ 除最后一片外,其余片总长度
$$ L_i = d + 20 = 508B $$ 最后一片的总长度
$$ L_n = 1500B - 488B*3 = 36B $$

所以分片结果如下

第 1 片:{ID=6789DF=0MF=1length=508,offset=0}\{ID=6789,DF=0,MF=1,length=508, offset=0\}

第 2 片:{ID=6789DF=0MF=1length=508,offset=61}\{ID=6789,DF=0,MF=1,length=508,offset=61\}

第 3 片:{ID=6789DF=0MF=1length=508,offset=122}\{ID=6789,DF=0,MF=1,length=508,offset=122\}

第 4 片:{ID=6789DF=0MF=0length=36, offset=183}\{ID=6789,DF=0,MF=0,length=36,\space offset=183\}

T9

某网络拓扑如图所示,其中路由器内网接口、DHCP服务器、WWW服务器与主机1均采用静态IP地址配置,相关地址信息见图中标注;主机2~主机N通过DHCP服务器动态获取IP地址等配置信息。

请回答下列问题。

(1)DHCP服务器可为主机2~主机N动态分配IP地址的最大范围是什么?主机2使用DHCP协议获取IP地址的过程中,发送的封装DHCP Discover报文的IP分组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是什么?

解:

最大范围: 111.123.15.5 ~ 111.123.15.254

DHCP Discover报文中的IP分组的

源IP地址: 0.0.0.0

目的IP地址:255.255.255.255

(2)主机2在通过DHCP服务器获取IP地址的同时还可以获取哪些IP地址配置所必须的信息?

子网掩码(255.255.255.0)

默认网关(111.123.15.1)

域名服务器 IP 地址

(3)若主机1的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分别配置为255.255.255.0和111.123.15.2,则该主机是否能访问WWW服务器?是否能访问Internet?请说明理由。

主机 1 能访问 WWW 服务器,但不能访问 Internet。

由于主机 1 的子网掩码配置正确而默认网关 IP 地址被错误地配置为 111.123.15.2(正确 IP 地址是 111.123.15.1),所以主机1 可以访问在同一个子网内的 WWW 服务器,但当主机 1 访问 Internet 时,主机 1 发出的 IP 分组会被路由到错误的默认网关(111.123.15.2),从而无法到达目的主机。

T10

如图所示网络拓扑,所有路由器均采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计算到达两个子网的路由(注:到达子网的路由度量采用跳步数)。

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。

目的网络‍ 接口‍

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若所有路由器均已收敛,请给出R1的路由表,要求包括到达图中所有子网的路由,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。

RI路由表如下

目的网络 接口
192.168.1.192/26 E0
192.168.2.0/23 S0
192.168.1.0/24 S1

(2)在所有路由器均已收敛的状态下,R3突然检测到子网192.168.1.128/26不可到达,若接下来R2和R3同时向R1交换距离向量,则R1更新后的路由表是什么?更新后的R1距离向量是什么?

目的网络 接口 距离向量
192.168.1.192/26 E0 1
192.168.2.0/23 S0 2
192.168.1.0/25 S1 2
192.168.1.128/26 S1 3

T11

假设在采用广播链路的10Mbps以太网中,回答下列问题:

(1)某结点连续第5次冲突后,按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,选择K=4的概率是多少?相应地延迟多久再次重新尝试发送帧?

‍解:

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:第 N 次冲突后,取 M=min{N10}M = min \{N,10\} ,K 在 00 ~ 2M2^M 中随机选取。

由于连续发生5次冲突

n=min(5,10)=5n = min(5, 10)=5

从集合 M={0,1,...,30,31}M = \{0, 1, ..., 30, 31\},即 {0,1,...,251}\{0,1,...,2^5-1\} 中选择 K=4K = 4 的概率为 132\frac{1}{32}

延迟时间

因为对于以太网,一个结点等待的实际时间量是K×512比特时间(即发送512比特进入以太网所需时间的K倍),

t=K512带宽=451210106=204.8ust = \frac{K * 512}{带宽} = \frac{4 * 512}{10*10^6}=204.8 us

(2)如果连续第12次冲突,该结点最多延迟多久再次重新尝试发送帧?

‍解:

n=min(12,10)=10n = min(12, 10) = 10

从集合 M={1,2,3,...,1023}M = \{1, 2, 3, ..., 1023\} 中选一个 KK,由于要延迟最长,所以 K=1023K = 1023

延迟时间为

t=102351210106=52377.6ust = \frac{1023 * 512}{10 * 10^6} = 52377.6 us

T12

某局域网采用CSMA/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,数据传输速率为10 Mbps,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,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/s。请回答下列问题:

(1)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,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,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止,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?最长需经过多长时间?(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,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)

‎解:

最短检测到冲突的时间为

同时发送,同时达到,只需要经过一个单向传播时间。

tmin=dmaxv=2km200000km/s=10ust_{min} = \frac{d_{max}}{v}=\frac{2km}{200000km/s}=10us

最长检测到冲突的时间为

当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数据,在即将到达主机乙时,主机乙发送数据,则立即发生数据碰撞,检测到冲突,此时已过去一个单向传播用时10us,而主机乙发送的数据继续经过一个单向传播距离到达甲,此时,主机甲得知产生数据碰撞冲突。


$$ t_{max}=\frac{2*d_{max}}{v} =\frac{2*2km}{200000km/s}=20us $$

(2)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,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网数据帧向主机乙发送数据,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字节的确认帧,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方可发送下一个数据帧。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(上层协议数据)传输速率是多少?(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)

解:

标准最长以太网数据帧为1518B1518B

发送最长以太网帧用时t1=15188/10Mbps=1214.4ust_1 = 1518*8/10Mbps=1214.4us

发送确认帧用时t2=648/10Mbps=51.2ust_2 = 64*8/10Mbps=51.2us

主机甲发送数据帧到接收到确认帧用时为 t=t1+t2=1285.6ust = t_1 + t_2 = 1285.6us

有效数据帧长度 L=1518B18B=1500BL = 1518B - 18B = 1500B

有效数据帧传输速率 15008/1285.69.33Mbps1500 * 8 / 1285.6 \approx 9.33Mbps

T13

通信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:

语法:即如何通信,包括数据的格式、编码和信号等级(电平的高低)等。

语义:即通信内容,包括数据内容、含义以及控制信息等。

定时规则(时序):即何时通信,明确通信的顺序、速率匹配和排序。

T14

分子计算 N 个分组

分母计算 1 个分组

T15

两种分片方式一起用。

T16

主机地址为全 1 即可在子网内广播。

T17

T18

需要记忆的知识点。

T19

C 收到 A 的数据,就用 A 的码片序列来求。